台灣的夏天不管到哪裡都很熱,我是屬於不愛大自然的媽媽,叫我在夏天大太陽下露營或是爬山,我可能會暈倒... 所以我夏天就是帶小孩去外面有冷氣的室內空間囉!!
之前我總是喜歡帶小孩去購物中心、商場、百貨公司,邊吹冷氣邊逛街,裡面也有餐廳可以解決吃的問題。不過幾次之後,發現每每只想吹免費冷氣,卻總是大包小包提回家,原本以為省到冷氣錢,卻花的更多...
因此發掘適合小孩夏日去的地方,就是我今年目標!! (是不是很熱血~)
這裡就是國立台中圖書館,跟我印象中的圖書館差好多... 印象內的圖書館就是大考前一堆人跑來這裡複習功課的地方,對我來說,圖書館就是個安靜到連蒼蠅飛過都能聽到翅膀的地方。
那麼怎麼說來這裡溜小孩呢? 走進圖書館內一樓,整體設計不像是以往如此老舊陳年冷冰冰的書櫃,為了培養從小就有閱讀好習慣,讓小朋友喜歡看書,所以開闢了一個兒童學習中心,從外牆感覺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,自己成了縮小版的愛麗絲走在諾大的書林內。
入內右手邊就可以看到兩三台這種數位學習機器。不過我並沒有刻意讓軒來這台機器研究,因為來這裡還是培養看書,不要在玩3C等數位資訊了。
往前走就能看到以大樹從地板延伸到天花板,我們像是真的走進森林內。
而且對於安全上設計也能看到用心,很多地方都有無障礙的設施,坡度也不會太陡。現在對於身障的朋友,可以感受到政府改進的用心了。
廁所當然也是親子廁所,現在的公共設施都會考慮到親子一同上廁所的需求,因此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這種親子廁所,讓小朋友有自己的馬桶,廁所內的空間也是非常的寬敞。
以前的賣場內廁所空間狹小,即便是自己一個人使用,都覺得只能一個人站在裡面穿褲子。如果是媽媽一個人帶著小孩出門逛街,上廁所就得花很久時間。而且以前的人都是排隊在廁所前面,不像現在在外面排成一排,因此太久出來會被白眼。
以大樹作為造型主題,樹幹木頭顏色搭配到整體木地板,腳踏起來非常的舒服。書櫃上的書琳瑯滿目,但也有分門別類,哪些屬於幼兒叢書,哪些屬於兒童叢書,各區都不同,書櫃上的貼標也能辨識出。
像這區幼兒區,書籍就屬於五歲以下的小朋友,連桌椅高度也是為她們設計的。桌子也都採圓形導角,比較安全。光線的部份,旁邊就有大面玻璃,白天太陽大的時候採光就很好,因為都是挑高,所以不覺得光線會反光。以小朋友來說,的確是個很棒的閱讀環境。(對大人來說,是吹冷氣遛小孩好所在...)
軒喜歡看書,加上看到許多小朋友也在這裡讀書,他也挑了幾本,其中一本是介紹身體的各個部位的中文及英文,正好最近聽兒童CD講英文,有些好奇,隔壁小朋友問爸媽怎麼唸,所以軒也會跟著問我們我們怎麼唸。
果然小孩都是模仿的,看其他小孩做甚麼,他就跟著做甚麼,所以選擇環境對孩子成長果然很重要,難怪孟子的老木要搬家三次...
這一區是屬於國小的小朋友,這個標語 "請勿奔跑" ,像是我們再學校內的標語一樣,還有注音符號。原本以為安靜的圖書館,這裡真的很...熱鬧,幼兒區小孩是吵鬧,國小區的小孩是熱鬧,因為還有數位學習區,有網站可以瀏覽,幾個小朋友湊在一起討論,所以相當熱鬧呢!
一段時間圖書館也會舉辦活動。
我原本很好奇這個小朋友在前面這裡做什麼,我以為是電腦查資料用的,不過這台"電腦"長的有點不太一樣。而且使小朋友養成排隊的習慣,地板上就給予排隊的標誌,國家的素質就是從這種小地方開始的。
走到小朋友旁邊看看他正在查詢什麼資料,才發現這台不是普通的電腦,這是自動借書機,可以讓小孩自己操作介面,看起來相當容易。我可真是大開眼界了,印象裡面都是要去門口旁的櫃檯做登記,現在只要條碼刷一刷,就完成借書動作了。
有些叢書由於太熱門了,所以看起來書有點舊舊的、髒髒的,若是家長對於書本會有細菌病毒接觸傳染,這裡還有紫外線殺菌機,可以先將書本殺菌消毒之後再帶回家慢慢觀賞,這樣的設備我也是第一次看到。
這裡兒童書籍相當的多,而且分類真的很清楚。
怎麼說呢? 在我的膚淺認知,我就以為兒童書本就只有童話故事,原來還有那麼多範疇...其實也不是不知道,而是忘了小時後我們看書的時候也有這樣分類,但因為以前兒童書本也不多,拿了甚麼就看甚麼書了,搞不清楚是甚麼美國文學還是英國文學....我連哪個故事是安徒生,哪個故事是格林童話都搞不清楚了....
新書也會有預告,而且為了讓大部份的人都能享受看到新書的權利,因此不外借,只能在館內看。原本我們就很少買繪本給軒看,因為我發現他看繪本看過幾遍就不看了,除非那是他非常喜愛的主題,像是有一本"好忙好忙的車子"這本書就是天天看,其他的書就是看懂了就不看了。
這裡除了看書以外,還提供了數位學習區,我發現這裡使用的電腦桌椅,似乎是百貨公司那種成長型課桌椅,可以調整高度的,所以有些大人陪同的調整一下高度就可以,而且符合人體工學。
數位閱讀部分我比較不考慮,畢竟我個人都還是喜歡紙本的閱讀,所以選了幾本書想坐下來看,位置很多,但我發現其中一個角落也很棒! 木質地板很舒適,牆壁還有可愛的插圖,我覺得自己像回到孩提時期,也跟著這些可愛圖案一起當兒童了。
這裡竟也有過期報紙,而且是國語日報,好懷念!! 小時後爸媽也幫我們訂了國語日報,我們天天看,而且看到自己喜歡的文章還會用剪刀小心翼翼剪輯下來,貼在自己蒐集的剪貼簿內,這種習慣持續到高中一直都有做。相信很多人看到國語日報一定跟我一樣很有共鳴。
結束了一個下午吹冷氣溜小孩的行程,軒看了兩三本繪本,他說覺得很開心,我問他要不要拿一本書,可以跟借回家看,看完再拿來還,他說不要.... 他說要留在這裡給其他小朋友看,他下次還要再來圖書館看就好... 三歲半的他,好像比我想像成長許多
說到收穫,我覺得我個人收穫的更多,因為我也辦了生平第一張借書證,借了幾本輕鬆的散文讀本,度過周末假期。 假期結束,軒就跟保母及另一個小朋友分享他去圖書館的經歷,保母聽他敘述著圖書館多好玩...好多好玩好看的書本,眼睛發亮著,希望這樣習慣可持續到他就學。
因為學習本身就是種樂趣,而非為了幾張紙上的數字來決定小孩的優劣,對我來說,優劣只有品格之分,學習是看自己興趣及願意發展的領域為何。我很開心開啟了小孩閱讀的樂趣,更開心的是我也能一起陪伴他樂在其中。